•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网 > 金融/财务会计 > 金融学 >
    江苏农商行国际金融试题库论述题参考答案(2)
    时间:2015-07-18 20:03 来源:江苏农商行招聘网 作者:admin 点击:
    121、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一般说来,本币贬值,外汇汇率提高,而本国国内物价未变动或变动不大,则外国购买本国商品、劳务的购买力增强,增加了对本国商品出口的需求,从而可以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规模。从另一方面看,本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就降低,从而提高了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扩大商品出口。同时,本币汇率下降,以本币所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则会提高,影响进口商品在本国的销售,起着抑制进口的作用。
    本币汇率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其最终结果有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但这个改善过程存在时滞现象。同时本币贬值,还应遵循“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才能真正起到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
    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移动的影响
    本币汇率上升,本币的购买力增强,从而使本国资本扩大对外投资。例如,日元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大幅度升值后,日本企业加快了向海外发展的速度,汽车行业首先决定扩大和提前实施在海外就地生产计划。家用电器、办公机械和机床行业也拼命向海外拓展。与此同时,本币汇率上升也会吸引外资的流入,因为本币的威望在提高。
    本币贬值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取决于贬值如何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今后变动发趋势的预期。如果贬值后人们认为贬值的幅度还不够,汇率的进一步贬值将不可避免,即贬值引起汇率将进一步贬值的预期,那么,人们就会将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以避免再遭损失。但如果人们认为贬值已使得本国货币汇率已处于均衡水平,那么,原先因本币定值过高而外逃的资金就会抽回到国内。当然,贬值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吸引外资的流入,因为在贬值不造成汇率不稳和金融危机的前提下,一定的外资在本币贬值后可购买更多的投入品和工厂。
    三、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
    当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时,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商品、劳务、交通、旅游和住宿等费用就变得相对便宜,这对外国游客无疑增加了吸引力。对其他无形贸易收入的影响也大致如此。反过来,本币贬值后,国外的旅游和其他劳务开支对本国居民来说相对提高,进而抑制了本国的对外劳务支出。本币升值后的情况,当然与以上结果相反。
    四、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当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美元汇率下跌时,拥有美元储备的国家就会遭受损失。但对积欠美元债务的国家来说,则相应地减轻了债务负担。相反,如果某种储备货币的汇率上涨,持有这种储备货币的国家其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就会增加,而对积欠以这种货币计算的债务国来说,则会增加债务的实际负担。
    本国货币汇率的变动,通过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减,直接影响到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减。一国货币汇率稳定,外国投资者能够稳定地获得利息和红利收入,有利于国际资本投放,从而促进外汇储备增加;反之,则引起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减少。
    五、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
    本币贬值后,国内物价将会上升,并逐渐扩展。因为,货币贬值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贬值国货币来就会上升,进口原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上涨,就会直接影响到本国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消费品价格的提高,会影响到本国工资水平的提高,这又间接地影响到商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国内物价上涨的另一方面原因是,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
    六、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本币贬值后,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出口扩大,整个贸易部门的利润就会高于非贸易部门,从而会诱使资源流向出口产品制造业或出口贸易部门,这样一来,整个经济体系中贸易出口部门或出口产品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就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更多的产品将加入与外国产品相竞争的行列。另一方面,货币贬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使原来对进口商品的一部分需求转向了本国商品的需求,这样,使国内某些内销产品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七、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弱小国家汇率的变动对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的影响轻微,而主要工业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将对国际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
    (1)主要工业国家汇率的变动(贬值)将会不利于其他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将加剧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加剧工业国之间的矛盾,也可能引起贸易摩擦与汇率战,并影响经济的景气。
    (2)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一般作为国际间的计价手段、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故其汇率变动将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这对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将是十分不利的。
    122、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一、 国际收支概念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内,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所谓“居民”,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包括一般政府、个人、企业、非营利机构。所谓经济交易,一般是指价值的交换,商品、劳务和资产从一国到另一国的转移,以及相应的货币的支付和收入。还有一种单方转移账。
    国际收支是流量概念,必须指明是哪一段时期。国际收支是开放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
    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收支的详细情况。
    编制原理:复式簿记
    记账方法:
    (1)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可省略)
    (2)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一)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无形贸易)、收益和单方面转移(经常转移)四个项目。经常项目顺差表示该国为净贷款人,经常项目逆差表示该国为净借款人。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
    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或短期的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类项目。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后者主要是土地和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等)的收买或出售。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包括国际信贷、预付款等)。
    (三)净差错与遗漏
    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编表人员人为地在平衡表中设立该项目,来抵消净的借方余额或净的贷方余额。
    (四)储备与相关项目
    储备与相关项目包括外汇、黄金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SDR)                 特别提款权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中心,利用国际金融合作的形式而创设的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F)按各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记账单位,1970年正式由IMF发行,各会员国分配到的SDR可作为储备资产,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也可用于偿还IMF的贷款。又被称为 “纸黄金”。
    123、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后,有时并不需要政府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这种功效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分别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在不同货币制度下的特点分别予以考察。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漠所揭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整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张、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
    2.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这是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同样,盈余也可以通过国内支出增加造成的进口需求增加而得到自动消减。
    3.物价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恢复调整中也发挥作用。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的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支出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这便是相对价格效应。同样,盈余通过物价的上升也得以自动减少。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或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降。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的价格即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就会下跌。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根据弹性论的分析,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只要一国贸易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或梅茨勒条件),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也会自动减轻或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顺利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因为汇率自由变动的结果,是贸易差额自动趋于平衡。
    12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要点)
    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
    从供给角度讲,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与搭配核心精神在于: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正确使用并搭配不同类型的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均衡。
    125、试述资本与金额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机制(自答发挥题)
    126、试评析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优缺点.
    西方学者对国际收支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政策。西方的国际收支理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对国际收支系统进行分析的理论可追溯到1752年大卫·休谟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直到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的经济学家才对国际收支进行新的理论探索。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A.勒纳进一步发挥了马歇尔的供求弹性局部均衡分析,系统地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卢普和梅茨勒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到国际收支分析,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论”。与此同时,亚历山大采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提出了国际收支“吸收论"。随着货币学派的兴起,60年代出现了将货币主义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原理推衍到开放经济的“货币论”。这些理论都大大地丰富了国际收支的理论分析,为各国货币当局调整国际收支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一、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是对理论界出现的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状况的一种进一步分析和理论的深入。它说明了在货币贬值后,只有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一国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的支出。即使这样,在改善贸易收支时,也受“J”型曲线效应的影响,即不能立即改善贸易收支,不仅不能立即改善,而且还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在过了这个“时滞”后才能快速地改善贸易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它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变量的诸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有现实意义,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它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察劳务进出口与资本流动。第二,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作出了供给完全有弹性的假定。这种假定只适用于周期的危机和萧条阶段,而不适应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第三,弹性分析法采用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实际上其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它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视的。
    二、乘数论。
    乘数论又称收入分析法,它主要分析了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同样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它是凯恩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和发展。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的出口具有和国内投资相同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一国的进口具有和国内储蓄相同的效应,会减少国民收入总量。当一国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出口获得的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这些部门人员收入增加又会刺激他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了从事国内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收入和就业的扩大,并使进口增加,如此推算下去,国民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此即外贸乘数理论。但外贸乘数理论只有在国内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和出口有弹性的前提下才能对国际收支发生作用。
    三、吸收论。
    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它主要阐述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是战后初期詹姆士·米德和西德尼·亚历山大在关于弹性论的论争中系统提出的。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而忽视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因此,他们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而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他具有:
    第一,吸收论同弹性分析法的重大差别是,它不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它是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而弹性论则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法。
    第二,就一国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说,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而弹性论则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中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第三,吸收论强调政策搭配效应。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用本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型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增加收入(生产和出口);相反,若国内各项资源已达充分就业、经济处于膨胀时,应采用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从而使内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第四,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忽视了资本流动和其他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四、货币论
    货币论又称货币分析法。它是随着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在70年代中后期流行的一种调节国际收支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供求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货币论者将国际资本流动作为考察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而非贸易差额,这是它的贡献之一。另外,弹性论、吸收论和乘数论都强调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唤醒人们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视。但它也有不足之处;第一,该理论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这仅适应于长期状况,而在短期内,货币需求经常很不稳定,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第二,该理论的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把收入、支出、贸易条件和其他因素看成是次要的,它们只有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发生作用。实际上,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而不是相反。
    第三,它强调“一价定律”的作用。但从短期看,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粘性的存在,一价定律往往是不成立的,第四,该理论还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其实不然,因货币供给变动后,人们不仅改变对国外商品和证券支出,而且也会改变对本国商品和证券的支出,由此影响到国内产量的变化。
    127、试述外汇市场的作用?
    外汇市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汇市场是指所有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由于不同国家货币制度不同,一个国家的商人,从另一个国家购进商品,支付本国货币一般是不被接受的,这个商人必须支付卖出商品者国家所能接受的货币。因此,为了进行贸易结算,这个商人须到市场上进行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这种买卖不同国家货币的场所,就是广义的外汇市场。狭义的外汇市场指外汇银行之间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外汇银行买卖外汇,要产生差额,形成外汇头寸的盈缺。由于市场上汇率千变万化,银行外汇头寸的多缺都会带来损失,因此外汇银行要对多余的头寸进行抛出,或对短缺的头寸进行补进。各外汇银行都进行头寸的抛补,就形成了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
    外汇市场作用在于:
    1.调剂外汇资金的余缺。
    2.提供避免外汇风险的手段。有些公司或银行,因有远期外汇的收支活动,为了避免由于远期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可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远期外汇买卖,从而避免外汇风险。
    3.便于中央银行进行稳定汇率的操作。由于国际短期资金的大量流动会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流入国或流出国的货币汇价暴涨或暴跌,需由中央银行进行干预,中央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出或买进汇价过分涨跌的货币,使汇价趋于稳定。
    128、试比较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
    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
    (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
    (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
    (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外汇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机。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外贸企业做期货交易大多是为了套期保值,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货币损失。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买卖。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
    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企业不需缴纳保证金,而只需支付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
    二是灵活性较强。远期外汇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
    129、试述为避免交易风险,如何选择好合同货币。
    交易风险是汇率风险的一种,交易风险是指把外币应收、应付账款兑换成本币或其他外币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实际损失的可能性。产生交易风险的情形有以下几种:①货物服务的进出口;②资本输出入;③银行等的外汇交易。总的来说,多头头寸面临该外汇贬值的风险,空头头寸面临该外汇升值的风险。
    签订合同是进行对外经济交易的重要环节,在签订合同时选择有利的合同货币是控制汇率风险的首要步骤。
     选择有利的合同货币可以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出口或对外贷款争取使用硬币,进口或向外借款争取使用软币。硬币是指趋于升值的货币;软币是指趋于贬值的货币。
    (2)争取使用两种以上软硬搭配的货币。这样在收付时,硬币升值和软币贬值可以全部或部分相互抵消,从而使合同价值稳定。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像特别提款权这样的“一篮子货币”。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创立的一种已账货币,由美元、欧元、月元和英镑共同定值,其中既有硬币也有软币,币值相对稳定。
    (3)争取使用本币。这样就不存在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从而与汇率风险绝缘。
    (4)进口或向外借款争取使用已经或将要持有的外币。
    130、试述94年初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4年初,中国加大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施了“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具体:
    1 取消了实行15年的外汇留成制度和40多年的外汇上缴制度,取消了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对中资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强制结汇。
    2 从人民币完全不可兑换过渡为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1994年以前,人民币完全不可兑换,所有用汇都必须经过行政部门审批。尽管当时存在外汇调剂市场,可满足部分计划外的用汇需求,但仍受调剂用汇指导序列的限制。1994年取消了经常项目对外付汇的大部分汇兑限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
    第三,从外汇调剂市场发展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年以前,各地均设有外汇调剂中心。这对于调剂外汇余缺、提高外汇资金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市场分割,外汇资金横向流通不畅,汇率不一。1994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使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大大优化了外汇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奠定了人民币单一汇率的市场基础。
    第四,人民币汇率由官方定价和市场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转变为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88年外汇调剂中心公开市场业务开办以后,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由于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差价较大,加剧了不公平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外汇秩序的稳定。1994年1月1日起,成功地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五,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体系。金融机构是外汇资金流动的主渠道。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外汇管理由过去直接审批管理企业的外汇收支活动,逐步转变为通过金融机构对外汇收支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更多精彩,请登录江苏农商行招聘网  www.jsnsh.com
     
    ------分隔线----------------------------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导航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网站栏目导航
    江苏农商行考试网发布江苏农商行招聘考试信息及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资讯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京东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信社招聘交流QQ群:87480524

    苏ICP备1300770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