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网 > 金融/财务会计 > 金融学 >
    江苏农商行国际金融试题库问答题参考答案(1)
    时间:2015-07-18 20:13 来源:江苏农商行招聘网 作者:admin 点击:
    270、如何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及其内涵?
    国际收支:
    (1)狭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狭义的国际收支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是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是以现金交易作为基础,不包括没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第二,它是必须同其他国家立即结清的各种到期支付的差额,它只包括各种收支中必须立即结清和支付的那一部分款项,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借贷中尚未到期,并不需要用现金结算的部分则不列入。
    (2)广义的国际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不仅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的收支,而且还包括海外军事开支,战争赔款,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的收支。广义国际收支的内涵:国际收支反映的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往来,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不管适应的是本国货币还是外国货币,也不管是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均应列入国际收支的范畴。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的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它综合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及其全貌。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平衡项目。
    27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有那些?
    (1)经常项目: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是最具体,最重要的账户。贸易收支;劳务收支;收益收支;转移收支。
    (2)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政府长期资本政府间贷款,政府投资,政府向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私人长期资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短期资本——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拨和投放;贸易融资及票据贴现;为逃避货币贬值和外汇管理的资本外逃;由套汇,套利,抵补保值等外汇交易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
    (3)平衡项目。包括:错误和遗漏账户——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造成结帐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人为设立一个抵消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错误和遗漏账户就是这样一种抵消账户.官方储备——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
    272、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方法有那些?
    (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对某一国一个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逐项,细致的分析。包括:贸易差额;劳务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
    (2)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对某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动态分析实际上是对一国的国际收支进行纵向分析。
    (3)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对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比较.将某一国某个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可以了解该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
    273、试析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项目是如何为经常项目融资的。
    根据国际收支的复式簿记原理,一笔贸易流量总是对应着一笔金融流量,如果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经常账户中的差额必然与资本与金融差额数额相等、方向相反,也就是说,资本与金融项目和经常项目之间存在着一种融资关系,当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资本与金融项目必然会有相应的盈余。这就是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来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的机制。资本与金融项目为经常项目提供融资后,这一资本流动会造成国际投资头寸的相应变动,并通过债务支出继而影响到经常项目。当一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偏高时,利用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其融资应特别慎重,以免债务本息越来越大,加剧经常项目状况的恶化。
    274、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措施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协调配合?
    措施: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经济中的许多变量因素,诸如汇率,物价以及国民收入等都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国际收支有自动恢复平衡的趋势。
    (2)国际收支的人为调节措施。包括:a:需求调节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b:供给调节政策。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制度创新政策;
    (3)资金融通政策。
    政策搭配: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移型政策;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
    275、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主要说明什么问题的?
    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弹性分析理论否定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正确指除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弹性分析法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它对于变量的有关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因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实践上看,利用汇率变动来改善国际收支也确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弹性论由于建立在局部均衡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76、试对国际收支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1)弹性分析理论否定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正确指除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弹性分析法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它对于变量的有关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因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实践上看,利用汇率变动来改善国际收支也确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弹性论由于建立在局部均衡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外贸乘数说。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和国民收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国的出口具有和国内投资同样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一国的进口具有和国内投资同样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
    (3)吸收分析法。该理论认为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民收支为平衡。吸收论所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无非就是改变总收入与总吸收(支出)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结论认为:吸收法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总支出或总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而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这是它与弹性论的重大差别;就货币贬值的效应来将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而弹性论则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它具有不够全面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4)政策配合理论。政策配合是指一国政策将各种经济政策适当配合运用,以便同时实现国内均衡对外均横双重目标。国内均衡即内部平衡(internal balance)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均衡即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e),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均衡。蒙代尔主张内外经济发生不均衡时,两种政策如何搭配,要看具体的经济情况而定,即:
    序号 对内和对外经济情况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1 经济膨胀和经常账户顺差 紧缩性的 膨胀性的
    2 经济膨胀和经常账户逆差 紧缩性的 紧缩性的
    3 经济衰退和经常账户顺差 膨胀性的 膨胀性
    4 经济衰退和经常账户逆差 膨胀性的 紧缩性的
    (5)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理论根据是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因此它不注重经常账户中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转移或资本账户中某个具体项目的局部均衡,所强调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结算账户”中的调节性项目,即所谓“线下项目”。线下项目可以显示出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对于国内货币的基数(基础货币),由此可决定货币的供给。该理论还认为,一国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的国内信用和外汇储备两个部分构成的,而货币需求则是价格,收入和利率等有限变量的稳定函数。观点: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一个自动恢复均衡的过程的;强调国际收支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国际收支差额意味着“官方储备”的增减,等于本国货币需求减本国所创造的货币。所以,国际收支是与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是一国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而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总额,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官方储备净增减”的变动中。局限性:货币分析法颠倒了国际经济关系,认为调节性交易会影响自主性交易;货币分析法假设商品价格对国际收支不起作用,这不符合实际;货币分析法认为市场上存在着全面的“商品套购”,使每件商品在各地的价格变化不大;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谈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机制没,只是一种幻想。
    277、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它的内容有那些?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简称IMS)是指各国政府共同遵守的为有效地进行国际间各种交易支付所作的一系列规定、做法和制度等安排,包括为此所确定的国际支付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
    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国际支付原则。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确定、如何变动,一国对外支付是否受到限制(即外汇管制),一国货币可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国际结算制度如何。
    第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式弥补这一缺口,而各国之间又如何协调。
    第三、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和供应。使用什么货币作为支付货币,国际储备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用以维护国际支付原则和满足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
    278、国际金本位制的三自由是什么?为什么至今仍然有人怀念金本位制?它有那些缺陷?
    国际金本位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充当国际货币的职能,成为各国之间的最后清偿手段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币面值与所含黄金实际价值可保持一致;金币或黄金可自由兑换,因此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名义价值稳定,不致发生通货贬值;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保证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相对固定和世界市场的统一,货币兑换率由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来确定,汇率波动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③可在市场完全兑换以供资本流动;
    ④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所谓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理想化的运转中,各国政策制度和贯彻都受到“游戏规则”自动地控制和协调,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金本位对资本主义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促进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物价收入稳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各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稳定;
    ②黄金自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输出;
    ③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简言之,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缺点是:
    ①货币供应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②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往往可能由于黄金输出,货币紧缩,而引起生产停滞和工人失业。
    27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美元霸权地位为什么不能长久?它对国际货币改革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显著特点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具体讲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美元等同于黄金,作为国际间主要清算支付工具和储备货币,美国对各国政府承担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按1美元价值0.888671克纯金比率确定美元含金量,即美元和黄金保持一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IMF成员国政府必须确认美国政府这一官价,并把这一官价作为国际货币制度基础。
    ②     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IMF会员国的各国货币通过各自法定含金量即黄金平价与美元含金量对比,套算出对美元的汇率,也可不规定含金量直接确定与美元的比率。这一汇率不经IMF批准不得轻易变动。会员国须将汇率维持在黄金平价的上下1%限度内。
    ③各成员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可以通过IMF贷款来调节,但主要依靠各国自身改变国内支出。除非IMF批准,认为该国国际收支处于“根本性失衡”,才可变动含金量,调整汇率,对外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由此可见,美元在各国货币制度中处于中心地位,起关键货币职能,而其他国家货币则都依附于美元,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制度。
    维持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运转,保证“双挂钩”原则的实现,必须具备以下三项基本条件:
    ①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③     美国黄金准备充足,保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③黄金价值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的,当以上三个条件不能满足时,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随之动摇。
    美元本位制建立初期,美元保持相对稳定并处于优势地位,但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国际收支不断恶化。19471958年表现为美元荒,1958至1969年则表现为美元灾。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美国对外急剧扩张,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从而使美元信用发生动摇,终于在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标志着美元本位从此进入动荡时期。尽管IMF、美国和其他主要国家采取了种种补救措施,例如1960年10月美国与西欧发达国家达成的“稳定黄金价格”的君子协定、1961年3月国际清算银行理事会的各国央行达成“巴塞尔协定”、1961年10月“黄金总库”协议、“借款总安排”、1962年3月“货币互换协定”等,但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由于美侵越战争的扩大,美国财政金融和国际收支更加恶化,对外债务急剧增加,美元信用更加下降,仍导致了1968年3月的第二次美元危机,美国黄金储备从1949年占西方世界存量的75%的顶峰下跌到1968年的25%,表明美元实际对外价值下降,同样,IMF、美国和其他主要国家又采取了诸如1968年“黄金双价制”、1970年“发行”SDR等种种补救措施,力图阻止美元危机的发生。七十年代初,美国受周期性经济危机影响,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于1971年5月爆发了第三次美元危机,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美元本位制于是走向解体。
    美元本位制的建立,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领域的从动荡混乱状态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美元作为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弥补了过去清偿能力不足,消除了影响国际间商品货币流通的各种障碍;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由于实行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清算和贸易往来的顺利进行;为国际金融领域创造了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对各成员国提供各种类型贷款,以解决收支困境,从而减轻了这些国家货币的内在不稳定性。
    美元本位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该体系本身存在严重缺陷。首先,由于美元享有特权地位,美国可利用美元进行无限制的扩大对外投资活动,利用美元来弥补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使实际资源向美国转移,等于美国向其他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利用美元来操纵国际金融活动,这实际上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美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美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其次,1944年IMF规定的美元价值,实际上是对美元本身价值的高估,这种高估难以维持。美元高估使美国可在国际贸易、投资和信贷中获取超额利润,如低价进口原材料及商品,进口增加,但美元高估又使得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削弱,出口减少,导致了美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美元地位受到冲击,这势必影响美元信用,影响以美元为中心货币制度的稳定。最后,美元本位是一种固定汇率制,这就限制了各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动程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企图解决国内自主和国际稳定之间的矛盾,但是该体系的一些基本特征——各国政策自主,固定汇率和货币可兑换性——是相互冲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提供了一种折衷的办法来解决国内自主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关系,企图避免国内经济活动服从于传统金本位所体现的汇率稳定,企图避免两次大战之间特有的那种国内政策自治而牺牲国际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元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而罗伯特·特里芬所提出的“特里芬两难”,直指美元汇兑本位制的致命之处,即清偿力和信心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一根本矛盾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分崩离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有赖于美国霸权的存在,而美国对其政治利益和短期经济利益的衡量和取舍对于体系的运转更是具有关键的意义。在这一货币格局和政治格局里,存在着两个不协调的基本方面,这两个不协调的方面终于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美元作为储备,交易和干预性货币的作用,扩大了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使它在执行外交政策或管理国内经济时,无须顾虑它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不能让美元贬值,改变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以改善自己的贸易和国际收支地位。
    280、从牙买加体系的内容看,它对世界经济发展与国际货币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人们为什么说它是无体系的体系
    牙买加体系对维持世界经济的运转、推动世界经济继续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①     牙买加体系基本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例如国际储备多元化有利于缓解国际清偿力的不足。
    ②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可以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状况,各国汇率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发调整,可比较灵活地反映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状况,使各国货币的币值得到充分体现和保证;灵活的复合汇率制可使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更具独立性和有效性;灵活的复合汇率制可使各国减少为了维持汇率稳定所必须保留的应急性外汇储备。
    ③采取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这种被人们称作“无体系的体系”的牙买加体系日益暴露其弊端:
    第一、随着美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已经不能很好地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而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国际货币格局错综复杂,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混乱,对国际贸易和信用、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汇率波动频繁而又剧烈。美元汇率从1980年至1985年第一季度上升60%以上,从1985年2月至1987年底下降50%以上,波动幅度之大,实属惊人,给国际贸易、国际借贷、国际信用和各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另外,汇率剧烈波动给外汇投机商有机可乘,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混乱。
    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牙买加体系的调节机制中,汇率运转机制不灵,利率机制有副作用,基金组织又无力指导并监督顺差国与逆差国双方对称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
    当前的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就是因为该体系缺乏明确的“游戏规则”。牙买加体系没有规定政府遵照的干预规则,没有对巨额资本的短期跨境流动形成有效的制约,没有明确规定在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的义务。因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权利依照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客观约束选择适合的汇率制度。当然,这样的自由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和各方恪守的承诺,那么基于双方利益而非依照规则进行的协调可能是一段时期内国际协调的准绳,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将奠定全球治理的基石。这里必须有一个权利和义务的匹配,以规则为借口强使他国服从自身的利益是一种霸权的行径。而美国从“尼克松冲击”开始,逐渐背弃了国际协调的准则,完全按照自身的利益采取单边主义的行动。 
    更多精彩,请登录江苏农商行招聘网  www.jsnsh.com
     
    ------分隔线----------------------------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导航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网站栏目导航
    江苏农商行考试网发布江苏农商行招聘考试信息及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资讯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京东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信社招聘交流QQ群:87480524

    苏ICP备13007704号-4